2
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赢咖2娱乐直属 > 新闻动态 > 孩子青春期变化大,是叛逆还是抑郁?别让误解耽误孩子一生!(家长必看!)
孩子青春期变化大,是叛逆还是抑郁?别让误解耽误孩子一生!(家长必看!) 发布日期:2025-04-15 05:31    点击次数:111

当孩子突然锁上房门,当欢声笑语变成摔门声,当成绩单上的红色数字越来越刺眼——这究竟是成长的叛逆,还是心理危机的求救信号?

面对青春期孩子情绪波动、反抗、厌学等变化,家长往往会归结于“叛逆”。但有的孩子虽然表现相似,其实却是“抑郁”的征兆,很多父母因无法区分没能及时干预……

父母眼中的“逆子”

我们家儿子,今年15岁了。最近一段时间,他变得越来越叛逆,总是与我们顶嘴,也不听我们的话,跟同学也经常发生冲突。本来对学习挺感兴趣的他,现在变得心不在焉,成绩一落千丈。我们尝试与他沟通,都往往以争吵收尾。随着叛逆加剧,他的情绪也出现了问题,越来越沉默,封闭自己,拒绝与外界接触,让我们担心。

我们家儿子,今年15岁了。最近一段时间,他变得越来越叛逆,总是与我们顶嘴,也不听我们的话,跟同学也经常发生冲突。本来对学习挺感兴趣的他,现在变得心不在焉,成绩一落千丈。我们尝试与他沟通,都往往以争吵收尾。随着叛逆加剧,他的情绪也出现了问题,越来越沉默,封闭自己,拒绝与外界接触,让我们担心。

展开剩余82%

“逆子”内心的独白

自从进入初中后,我远离了熟悉的朋友和老师,不得不强迫自己融入环境,始终难以适应,学习也变得越来越困难。父母总因为成绩的事情责备我,每次回家都很窒息。我经常对父母发脾气,但又默默落泪。青春期的到来,我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,长胖了,也长痘了,同学的调侃让我很是自卑,越发觉得生活没意思

自从进入初中后,我远离了熟悉的朋友和老师,不得不强迫自己融入环境,始终难以适应,学习也变得越来越困难。父母总因为成绩的事情责备我,每次回家都很窒息。我经常对父母发脾气,但又默默落泪。青春期的到来,我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,长胖了,也长痘了,同学的调侃让我很是自卑,越发觉得生活没意思

孩子的表现引起了学校老师的注意。最终,在老师的建议下,孩子的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带他去医院检查,结果显示孩子患上了抑郁症。

青春期是一个多变而充满挑战的阶段,青少年常常会经历显著的情绪和行为变化。然而,青春期抑郁与青春期叛逆这两个概念却容易被混淆。让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区别:

青少年叛逆与抑郁的差异

一:情绪差异

抑郁的孩子情绪一般会处于低落、悲伤和难过的状态。即使在让人开心的情境中,也高兴不起来;有的青少年陷入抑郁时会表现得易激惹,因为不起眼的小事而愤怒。

叛逆的孩子,虽然会反抗或顶撞父母,但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,可以随着情景而变动或被转移,不会持续地处在易怒或易悲的状态。

二:行为差异

抑郁症的孩子对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,感觉有心无力,比如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不愿社交,不想上学等。

“叛逆”的孩子,精力充沛,愿意和同龄人交往,对生活有兴趣,对未来有打算,“叛逆”总体对孩子的日常生活、学习、交往等没有明显影响。

三:想法与动机差异

抑郁的孩子会产生自我否定或自我责怪的想法,变得难以专注,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,反应变迟钝等。

而叛逆的孩子,他们也许会对未来感到彷徨,但不会完全地对自己失去信心和希望。

四:内外攻击的差异

“叛逆”更多的是一种指向外部的攻击,比如跟老师或者家长反着来——家长说要快点出门,孩子偏要在家里磨磨蹭蹭。它是通过冲破外界“束缚”,违反外在“规定”,来树立个人意志,表达个人想法。

而抑郁症更多的是一个指向内部的自我攻击,是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和怀疑。比如觉得自己学习不好,生活也管理不好,和同学也相处不来,认为自己做啥啥不行,导致长期情绪低落、注意力不集中等。其行为本质是将矛头对准自己。

这些表现可能并不明显,但它们是孩子内心痛苦的信号。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以上几种情况,千万不要简单地归结为“青春期叛逆”,而应该及时采取行动。

抑郁比叛逆更危险的信号

01持续性情绪黑洞(≥2周)

√ 对最爱的篮球失去热情,连游戏机都蒙上灰尘

√ 突然在崩溃大哭,却说不出原因

√ 看似平静地说“活着没意思”,实则是最后的呼救

02生物节律异常

*连续熬夜到凌晨3点却毫无睡意

*暴食后催吐/连续三天只喝几口粥

*晨起后持续3小时的“行尸走肉”状态

03社交断崖式下跌

×删光朋友圈,拉黑所有同学

×拒绝家庭聚餐,连爷爷奶奶都不愿见

×突然对自己热爱的东西失了兴趣

04认知功能塌方

◮数学尖子生连基础公式都记不住

◮作文比赛冠军写不出完整段落

◮日常对话需要重复3遍才能回应

05自我攻击模式

✖ 用圆规划破手臂却说“不疼”

✖ 反复擦拭98分的试卷:“我还是太笨”

✖ 对着镜子咒骂:“你怎么不去s”

认知误区在摧毁孩子求生欲

误区一:“我们当年哪有什么抑郁症”

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,不用操心工作、收支,物质条件好,所以没什么可抑郁的。然而,青少年虽然不会去考虑工作、收入,但是他们会更多地关注内心的想法和感受。他们在意学业,在意周围人的看法,在意自身的成长和改变。超负荷的学习压力、过重的思虑和睡眠不足,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防线受到破坏,若没有得到及时的、正确的干预,长期的慢性压力和痛苦会催生他们的抑郁情绪。

误区二:“他就是想偷懒”

还有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性格外向,平时不上学、不学习的时候都乐呵呵的,所以不可能抑郁。然而吃不下、睡不着、不愿动,这些都只是抑郁症的其中一个表象,也是大众对抑郁症的刻板印象。

很多孩子的抑郁症状并不明显,甚至有的孩子会觉得抑郁是不对的,因此通过“微笑”的方式来掩饰内心的痛苦。这时,倘若父母没有及时觉察到孩子的异常,反而去责怪他,那么,就会加剧孩子的抑郁情绪。最后变得厌学、逃学,甚至不再愿意上学。

误区三:“旅游散心就好”

家长常认为等孩子长大后,抑郁症就自己好了;或者去旅游一下,去外面散散心就好了。

实际上,有儿童抑郁症病史者,在成年期再患抑郁症的风险增加了4倍,很大一部分成年抑郁症患者在回顾病史的时候也会发现,最初的患病时间就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,抑郁症并不会随着孩子长大就自动好起来,因此,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。

结语

青春期叛逆和青春期抑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,家长和老师应该正确区分它们,父母的每一分理解都是救生索,每一次误判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叛逆与抑郁,两者虽都发生在青春期这一关键时期,但其本质与影响截然不同。叛逆是成长的阵痛,是孩子寻求独立、自我探索的必经之路,虽然伴随着冲突与挑战,但往往也是孩子个性形成、价值观塑造的重要过程。而抑郁,则是心灵的创伤,它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孩子的内心世界,让孩子在孤独与绝望中挣扎。

作为家长,不仅要理解青春期的叛逆,更要学会识别抑郁的征兆。当孩子出现持续性情绪低落、兴趣丧失、社交退缩、认知功能下降或自我攻击等行为时,家长应高度警惕,及时与孩子沟通,倾听他们的心声,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与支持。

更重要的是,要摒弃那些关于抑郁症的误解与偏见,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而耽误了孩子的治疗时机。记住,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他们的内心世界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。当家长发现孩子可能面临心理问题时,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与治疗,为孩子提供科学、有效的帮助。

记住:叛逆是成长的阶梯,抑郁却是心灵的骨折,需要专业"心理石膏"来治愈!

发布于:安徽省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